【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光明日报记者 陈之殷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75年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高擎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与亿万人民命运紧密相连,以深邃的理论洞察时代变迁,以务实的实践探求社会进步之路。 在逐梦伟大复兴中推动理论创新 在逐梦伟大复兴中推动理论创新 100多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让中国知识分子看到了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实现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人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开始了孜孜以求的探索; 46年前,《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响彻神州大地,如春风化雨,涌动改革的春潮,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使命,呼唤着哲学社会科学承担起提供理论支撑、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面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的时代任务,无数学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引述学立论,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底色更加鲜亮: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等学科建设不断成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得到整体性发展;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拓展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的广度和深度;深化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研究,解读历史性变革中蕴藏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我深切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不断巩固和增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魏礼群说。 在直面现实问题中建构自主知识体系 在直面现实问题中建构自主知识体系 对哲学社会科学学者来说,这是大有可为的时代:深植于中国这片广袤而深厚的土地中,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立足中国实际,传承中华文明,总结中国经验,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必然能发出响亮而独特的中国学术之声,让中国智慧在全球激荡回响。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近年来,我国在“三大体系”建设方面,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在已成框架的基础上不断健全。截至2021年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已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共8个学科门类,28个一级学科;推进新文科建设,明确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文科人才培养体系总体目标,设立1011项新文科项目,新增3000余个文理、文工等学科交叉融合专业点……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建设日益扎实。优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结构,健全动态化差异化支持机制;无数传统文化经典在新时代呈现新风貌:《永乐大典》、敦煌文献等古籍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实施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儒家文献整理项目《儒藏》工程“精华编”中国部分510种、282册已全部整理完成并出版……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继续深化。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创新行动,增强中国学术话语的时代性、鲜活性;推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将代表国家水准的高质量学术成果结集出版;高质量实施普及读物项目,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学术外译项目,将优秀成果译介到海外,向世界传播中国学术…… 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教授苗威一直专注于建构自主的中国边疆知识体系。她总结道:“做学术研究,不是简单授课和写几本书的事情,而要完善学科和学术团队,投入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光荣任务中;要做到经世致用,将学问落在实处,回馈国家、民族和社会。” 在奋进新时代中赓续中华文脉 在奋进新时代中赓续中华文脉 伴随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一批批学人成长起来,他们不仅是知识的探索者、研究者,更成为文脉传承者、学风涵养者。 20世纪80年代初,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新科还是一名学生,他被老师讲解的《史记》深深吸引。“当时,国内史记学研究还比较薄弱。我想,中国学者更应该有夺回《史记》研究重镇的担当,为中国争一口气!”他潜心研究《史记》40多年,摸清《史记》研究历史和现状,视野也随之拓宽到整个中国古典传记文学。“到了21世纪初,在全国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史记学’终于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并跃升世界前列。我亲眼见证了这个过程,觉得非常骄傲。我们努力将研究成果向着高质量、精品化方向发展,永远追求卓越一流。” 除了皓首穷经择一事终一生,还有无数学者将论文踏踏实实写在中国大地上,促进学术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 “最近,我正在走访、深入调研平台企业和传统企业,尝试分析企业借助数字化、平台化、生态化和绿色化的战略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规律与机制。”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焦豪关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企业的高端化战略变革理论研究,还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向有关部门资政献策,为塑造我国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全球竞争优势贡献力量。 远眺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将以更加深邃的智慧和洞见,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万千气象。 《光明日报》(2024年09月18日 01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