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视听语言太过中庸,可能也代表立场的中庸. 并没有用很强烈的镜头打光塑造老师,也没用多余的笔墨去让人同情坏孩子战后家庭破灭的困境. 五十年代美国北方的政治环境已经那么敏感,让人意外. 老师最终驯化学生,是通过耐心和坚持的递进引出了学生本身的兴趣和价值感,而非现在通行的应激事件+感化的模式,哪怕有流产危险的强情节事件,也完全安排在校园空间之外. 全片吸引人看完的点,恰恰在于陌生感,让人无法预料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 当学生把老师的record都毁了,会觉得他们这么坏啊,那他们在课上怎么只起哄呢?这样的不协调,反而成为片子的趣味所在. 好多年前看过铃木光司的小说,至今却连结局都记不起了. 一看是我喜欢的黑木瞳主演,立刻来看. 很喜欢每次大雨的场景,暴雨如注,一切都灰蒙蒙湿淋淋的. 孤单单的小女孩,穿着黄色小雨衣挎着红色儿童书包,一个人在雨里慢慢走.